首頁 /  香樟 /  云南樟
云南樟
云南樟

云南樟

云南樟,是樟科樟屬喬木。云南樟樹皮灰褐色,深縱裂;葉橢圓形、卵狀橢圓形或披針形,先端驟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花序梗與序軸均無毛,花被片寬卵形,疏被白色微柔毛,內(nèi)面被柔毛;果球形,呈黑色;果托紅色,窄長倒錐形,邊緣波狀;花期3-5月,果期7-9月。

形態(tài)特征

常綠喬木,株高5-20m,胸徑可達30cm。樹皮灰褐色,深縱裂,小片脫落,內(nèi)皮紅褐色,具有樟腦氣味。枝條粗壯,圓柱形,綠褐色,小枝具棱角。芽卵形,大,鱗片近圓形,密被絹狀毛。葉互生,葉形變化很大,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或披針形,在花枝上的稍小,先端通常急尖至短漸尖,基部楔形、寬楔形至近圓形,兩側(cè)有時不相等,革質(zhì),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通常粉綠色,幼時僅下面被微柔毛,老時兩面無毛或上面無毛下面多少被微柔毛。

分布范圍

產(chǎn)于中國 云南中部及北部、四川南部及西南部、貴州、西藏東南部。印度、尼泊爾、緬甸乃至馬來西亞均有分布。

栽培技術(shù)

選地整地 林地選擇:從熱帶至南亞熱帶為其適生范圍,中亞熱帶南部地區(qū)也可以試種。在海撥550-1650米,年均溫16.5℃以上低溫極值不超過-3.5℃,積溫6000℃以上,年降水量1200毫米以上,士層深厚的紅壤磚紅壤,水分含量適中的山地、丘陵、臺地均可選作宜林地。 整地方式:帶狀整地,帶寬1米,挖40厲米見方,可在定點上種橙樟苗,在行帶間種植茶、咖啡、木薯、包谷、黃豆等經(jīng)濟作物。 栽植撫育 栽植:1年生苗即可出裁。起苗前剪去50-70%的嚇片,用泥漿蘸根,6-7月定植,成活達90%以上。截于定植成活也高。留根莖長6-10屬米。造林時需事先做好挖穴回穴工作,植苗時要做到苗正、根舒、壓實,有條件時澆定根水,當天挖苗當天裁完。每畝111-148株,株距1.5-2米,行距3-4米。 幼林管理:造林當年除草、松土2牧,9月次,1月1次。在雜草滋生之地,可增加1次除草工作?;燹r(nóng)作業(yè)的造林地,可結(jié)合農(nóng)作撫育一起進行。第二年在春秋季節(jié)除草、松土。 成林撫育:一般5—7年郁閉成林,這時可減少除草工作,要注意不受其它伴生樹木的影響,并適時進行疏伐。以用材林為目的應定值培育良材,以葉用林為經(jīng)營目的,要以提高腦油得率為主??蛇M行頭狀作業(yè)和矮林作業(yè)。過去那種只留獨樁,每隔2-3年全部砍光枝葉的強度采伐,不利于培養(yǎng)樹勢、提高利用效率,宜留干高1米;并留1級和2級主枝,每年采小枝和葉蒸餾樟腦和樟油,所采小枝與量應控制在三分之二為宜,不要把小枝和葉完全采光。

主要價值

珍貴的經(jīng)濟林木和芳香藥用樹種。生長快,干形通直,尖削度小,出材率高,材質(zhì)優(yōu)良,堅硬美觀,是珍稀的材用樹種。木材用途廣,可供建筑、家具、裝飾等使用。樟油可用作選礦油、殺蟲劑,桉油也可用作化妝品的香料。

生長習性

適生于溫暖至溫涼,濕潤至半濕潤氣候環(huán)境。昆明分布區(qū),平均氣溫12-16℃,最冷1月平均氣溫6-7℃,降水量81-100cm,年均相對濕度68-74%,年日照2200-2400h。具有喜溫暖又較耐低溫、喜濕潤又較耐干旱的生長習性。在天然林中,樹冠可達林冠上層,承受全光照,也能生存在林冠中層,承受一定蔭黻,特別是在幼齡期生長在林冠下層,表現(xiàn)出喜光又耐蔭蔽的特性。對土壤要求不嚴,分布區(qū)多為山地紅壤、黃紅壤,高海拔地帶多為棕壤都能適應。

功效作用

良好的城市綠化樹種??捎糜诮ㄖ呐渲矘洹⒚仁a樹、孤植樹,也可作城市干道行道樹,植于湖岸邊作點景樹,也常叢植形成風景林或與其他樹種配植形成樹叢,組成優(yōu)美的園林植物景觀。

營養(yǎng)成分

1.樹材及枝葉均可提取樟腦及樟油,是醫(yī)藥及出口物資。 2.樟樹葉片(脂溶性)抑菌物比(水溶性)抑菌物的抑菌效果強,且(脂溶性)抑菌化合物對霉菌(青霉、曲霉、根霉)的抑制效果比細菌(大腸桿菌、枯草芽孢桿菌)強。

病蟲防治

一、香樟潰瘍病 發(fā)病癥狀:該病為全株性傳染病,病害主要發(fā)生在樹干和主枝上,不僅為害苗木,也能為害大樹。感病植株多在皮孔邊緣形成分散狀、近圓形水泡形潰瘍斑,初期較小,其後變大呈現(xiàn)為典型水泡狀,泡內(nèi)充滿淡褐色液體,水泡破裂,液體流出後變黑褐色,最後病斑干縮下陷,中央有一縱裂小縫。受害嚴重的植株,樹干上病斑密集,并相互連片,病部皮層變褐腐爛,植株逐漸死亡。 發(fā)病時間:4月上旬至5月期間以及9月下旬為病害發(fā)生高峰。 防治方法:及時清除死亡植株,并用多菌靈或敵百蟲20—30倍液進行全株涂抹,1星期內(nèi)連續(xù)用藥3—4次。 二、樟巢螟 發(fā)病癥狀:香樟瘤絲螟,米蟲大小,身體白色,頭黑色,是香樟的主要害蟲。瘤絲螟幼蟲吐絲結(jié)巢,將數(shù)片葉片粘連,葉絲綴葉結(jié)巢,幼蟲在巢內(nèi)食害葉片與嫩梢,形成鳥窩狀,嚴重發(fā)生時可將樟葉吃光,僅殘留枝埂。該蟲一年二代,幼蟲白天很少活動,傍晚開始外出取食。第一代幼蟲危害期在6月中旬,第2代危害期在9月上旬。藥劑防治控制在大量結(jié)巢之前,以觸殺藥為主(如三矬啉),內(nèi)吸藥為輔(如吡蟲啉、殺蟲單等)的復合藥劑效果較好。 防治方法: 1、近階段主要做法:人工摘除蟲苞,并帶出園外深埋或燒毀,決不能隨地丟棄。 2、來年,視病蟲發(fā)生情況,可采用化學防治。幼蟲防治藥物可選用: (1)25%滅幼脲3號B型(滅幼脲3號和阿維菌素的復配劑)40ml; (2)55%殺蘇(Bt1600IU殺蟲單)50g; (3)25%滅幼脲3號40ml和92%殺蟲單30g,兌水50kg噴粗霧。噴藥要在傍晚進行,并盡量淋透蟲巢。 3、施藥適期:應抓住二葉蟲苞盛期,一代在6月下旬(發(fā)生量大的地段7月上旬再噴藥一次),二代在8月下旬9月初噴藥。至9月下旬,漏治地段應及時采摘蟲苞,并集中銷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