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樟
油樟
形態(tài)特征
油樟為樟屬,高大喬木。小枝幼時即無毛。芽鱗多少被平伏毛。葉互生,卵形、橢圓形或矩圓形,先端長漸尖、短漸尖或急尖,基部楔形至近圓形,長5.5一12厘米,寬3-6厘米,幼時即無毛,腹面暗綠色,有光澤,背面粉綠色,通常羽狀脈,中脈兩面凸起,側脈約5—6對,兩面凸起,脈腋腹面泡狀隆起,背面有小窩孔,孔內(nèi)有短毛,橫脈和細脈背面較明顯,葉柄長2—3厘米,無毛。圓錐花序腋生,纖細,疏散,通常長10厘米以上,無毛,花梗長1-3毫米,無毛,花被長約2毫米,外側無毛,內(nèi)側密被柔毛,裂片卵形,長1.5毫米,花后花被上部自花被管的近頂端處整齊環(huán)裂脫落,雄蕊長約1毫米,被柔毛,第3輪的花絲基部有1對具短柄的腺體,退化雄蕊長約0.5毫米,被毛,近心形,雌蕊無毛,子房近圓球狀,花柱較子房為長,柱頭小,盤狀。果闊倒卵狀,頂端平或微凹,歪斜,稍扁,長9毫米,直徑8毫米,果托碟狀,全緣,直徑約3.5毫米,果梗長4一5毫米,向上增粗?;ㄆ?一5月,果期8-9月。
分布范圍
油樟為四川特有種,產(chǎn)于敘永、宜賓、屏山、馬邊、峨邊、峨眉、洪雅、雅安、滎經(jīng)、寶興、邛崍、灌縣、安縣、平武等縣。生于四川盆地西部邊緣,海拔1400米以下的酸性鈔土上。模式標本采自雅安。
栽培技術
1油樟的生物學特性
油樟的樹冠非常大,而且分布在一定的區(qū)域當中。天然油樟林主要分布在秦嶺、長江流域以及各個省區(qū)。人工林大多營造在海拔500 m以下的丘陵或者平原村莊附近,油樟非常喜歡溫暖溫潤的氣候,有著很明顯生長特點,在氣溫高達40℃以上的條件下仍能正常生存,常年比較適合于年平均氣溫16℃以上的區(qū)域當中生長。油樟木材非常致密美觀,而且具有很強的芳香味,可用于建筑家具、手工藝品當中,而且莖葉還可以提制樟腦、樟油,油中含有豐富的檸檬醛、松油醇等多種重要成分,屬于國防、醫(yī)藥、化學香料當中的重要原料。
2油樟的良種選育
油樟本身有著非常強的經(jīng)濟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提取樟油和各種用材當中,提取精油的組成成分大致可以分為腦樟、芳樟、松油醇樟等。按照葉莖油的組成成分不同,又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類型。有關的生物學家通過一系列標記技術,分析了多個不同的樟木樣本之間的遺傳關系,認為油樟葉精油的化學性主要受到了基因控制,環(huán)境因素屬于次要,而且生物學家通過比較具有代表性的菜苗期生長的8個指標,指出油樟種源各個指標之間的差異。通過油樟良種基地建設,篩選出生長健壯、抗逆性強、產(chǎn)葉量大、結實量大、含油率高的優(yōu)良品系進行繁育推廣示范,進而提高油樟單位面積產(chǎn)量,促進油樟產(chǎn)業(yè)發(fā)展,增加林農(nóng)經(jīng)濟收入。
3油樟的繁殖技術
經(jīng)過有關的總結可以發(fā)現(xiàn),油樟的繁殖方法主要有扦插繁殖、種子繁殖、嫁接繁殖等多種類型。扦插繁殖對于整體工程的技術要求非常高,但是整體植物的成活率非常低,因此在實際應用當中非常少;使用種子繁殖的種子成活率一般可達到98%以上,所以有很強的存活率,而且整體使用過程還非常方便,在生產(chǎn)當中得到了普遍的應用;嫁接繁殖在生產(chǎn)中的應用非常少,有關嫁接繁殖也很難找到相應的報道。
3.1種子育苗
目前來說,我國油樟造林采用的最為主要的方法就是種子育苗,該種植方式的范圍比較大,并且種子質(zhì)量非常重要,直接影響到了油樟育苗的效果,所以,種子是保證出苗率、提高苗木質(zhì)量的一個重要基礎。在選擇種子的時候,要選擇專門的良種基地,通過優(yōu)良品系繁育生產(chǎn)優(yōu)良種子,為培育良種壯苗打下基礎。
為了不斷提高種子的出芽率,確保出芽的整齊性,我國各個技術人員都作了不斷的研究和調(diào)查,相關研究人員通過分析我國油樟自然分布區(qū)當中47個產(chǎn)地種子的各個形態(tài)的指標以及出苗率,基本確定了油樟種子無論在形態(tài)上還是大小上,都具有明顯的產(chǎn)地差異,而且還初步地將油樟種子的形態(tài)自然地劃分為6個種群??茖W家認為油樟有著明顯的生理休眠現(xiàn)象,整體種皮透氣性也非常差,存在著發(fā)芽抑制物質(zhì)等,這些現(xiàn)象是降低油樟種子發(fā)芽率、導致發(fā)芽率不整齊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在這種情況下,采用低溫層積法可以有效地解除這種休眠,而且通過一定的溶液浸透,還可以很好地提高種子的萌芽率,直接采用50℃以上的溫水間歇浸泡3~4次,也可以確保發(fā)芽的整齊性。播種期的早晚和播種是否移植,對于幼苗的高度和地徑有著非常明顯的影響,以早播種和不移植為最佳。出苗以后的移栽以帶籽為好,因為這樣做不僅可以免去遮陽網(wǎng)的移植,而且移植之后的成活率還非常高,整體植物處于一種生長旺盛的狀態(tài)當中。
3.2嫁接技術
相關油樟嫁接的研究報道和文章非常少,根據(jù)相應的學者研究,主要采用當年生枝條以及1~2年生枝條為接穗,而且不同的嫁接方法以及不同的嫁接時間對于油樟嫁接成活率都有著非常明顯的影響。經(jīng)過一系列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在冬季油樟的嫁接成活率最高,而且相對來說,當年生的枝條有著非常旺盛的生命力,所以當年生枝條采用切接法的成活率非常高。
3.3扦插繁殖技術
經(jīng)過一系列試驗可以表明,油樟在不同地區(qū)其技術要點和扦插效果都不相同,油樟扦插的生根類型既有愈合生根型,又有皮部生根型,大部分都比較適宜在春季進行扦插。油樟扦插生根即為愈合生根型,而且整體扦插的效果非常容易受到各個方面的影響,比如最為明顯的就是母樹的年齡、扦插的月份以及扦插的方法等,但是在這些因素當中沒有植物激素的濃度,其對于試驗結果的影響非常不明顯。
4幼苗造林技術
造林的最佳季節(jié)為“霜降”前后,選用土層40 cm以上的黃壤土造林,窩的大小為40 cm×50 cm×60 cm,密度為74~107株/667 m 2。苗木是造林的基礎,必須選用種子園、優(yōu)良種源的種子培育的1級苗木以及優(yōu)良無性系苗木,要求高40 cm以上,且粗壯無病蟲害。起苗用鋤挖掘,嚴禁手拔,結捆運輸,植苗前剪枝打葉,宿留頂端3~4片葉,并用泥漿拌根,并摻少許過磷酸鈣于泥漿中,可提高成活率。植苗時做到苗正根深,適當深栽,壓實捶緊;也可截斷離地徑10 cm處的苗稈,用蔸栽植,成活率高達98%,其后萌條多,載葉大,可提高單產(chǎn)。有條件的可每窩施磷肥0.5 kg,拌勻后植苗。造林后根據(jù)情況進行撫育管理。
主要價值
油樟的枝、葉所提取芳香油,油的主要成分為桉葉醇,是外貿(mào)暢銷物資和有關輕工業(yè)的重要原料,種子含脂肪油。為了擴大資源,有關地區(qū)現(xiàn)已育苗造林,逐步建立油樟林基地。
生長習性
適應海拔高度在1800米以下 ,在長江以南及西南生長區(qū)域海拔可達1000米。主要生長于亞熱帶土壤肥沃的向陽山坡、谷地及河岸平地。山坡或溝谷中,也常有栽培。
功效作用
油樟樹具有驅蟲止痛、活血通經(jīng)、驅蟲止癢等功效,主治瘡癰腫毒、跌打損傷、疥癬瘙癢、疥癩癬瘡、頭虱等疾病,對于身體出現(xiàn)的不適癥狀,可以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油樟樹進行調(diào)理和治療。
1、驅蟲止痛:油樟樹具有一定的驅蟲作用,對于寄生在人體腸道內(nèi)的寄生蟲,具有一定的殺滅作用,因此可用于治療寄生蟲病,以及緩解腹痛、腹瀉等癥狀;
2、活血通經(jīng):油樟樹具有一定的活血通經(jīng)作用,當患者有痛經(jīng)、閉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癥狀時,可將油樟樹煎水后熏蒸腹部,或直接將油樟樹汁液涂抹在患處,可起到一定的活血通經(jīng)作用;
3、驅蟲止癢:油樟樹對于體表出現(xiàn)的寄生蟲,具有一定的殺滅作用,因此當患者有體表寄生蟲感染,引起瘙癢和皮膚表面出現(xiàn)丘疹等表現(xiàn)時,可將油樟樹煎水后熏蒸患處,或直接用油樟樹汁液涂抹在患處,可起到一定的止癢作用;
4、其他:油樟樹具有一定的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將油樟樹煎水后熏蒸患處,對于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等細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緩解部分細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此外,油樟樹還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可幫助清除皮膚中過多的自由基,也可起到一定延緩衰老的作用。
營養(yǎng)成分
其根、枝、葉、木材均可提取樟油,經(jīng)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化驗樟油,得到40個組分,其中主要成分為按葉油素占58.55%, 一萜品醇占25.43%,香燴烯占14.16%,其他還有冰片,樟腦、橙花醇等。
病蟲防治
油樟樹病蟲樟黃片爪螢葉甲防治方法:
1、幼蟲期(5月、11月)防治:
(1)1.2%苦參堿·煙堿煙劑防治;
(2)自然感病死蟲提制白僵菌9-10月菌液噴霧或白僵菌粉劑噴粉生物防治;
(3)0.17%高氯·乙酰甲粉劑噴粉化學防治;
(4)氯氰菊酯、溴氰菊酯、阿維菌素、甲維鹽等噴霧化學防治。
2、越冬期防治:
(1)越冬期對樟落葉清理焚燒。
(2)樟林蟲害發(fā)生地塊通過地表撒施毒土深翻殺滅越冬蟲源,降低蟲口密度。
3、成蟲期防治:621煙劑、苦參堿·煙堿煙劑每畝3-5斤熏殺。